摘要:新时代下,水利水电工程在我国各个地区如火如荼地开展,不断改善公众的居住和生活条件,激发区域经济发展潜力,有力抵御洪涝旱灾,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特点及质量控制措施的深入研究,明确在建项目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难点问题,提前制定应对方案,争取将质量安全事故扼杀在萌芽之中,营造安全稳定的施工环境。与此同时,建造高质量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充分满足公众对美好家园的向往之情,有利于推动我国水利水电事业蓬勃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及群众的切身利益。由此可见,对相关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水利水电工程具有防洪、发电、通航、供水等多种功能,其建设施工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受到制度、设计、监管、人员等因素的制约,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控制工作难于开展,建设质量不达标的情况时有发生,不但项目综合效益大打折扣,无法有效改善当地群众的生活环境,而且也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本文将探讨水利水电施工管理的主要特点及影响工程质量的相关因素,并阐述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旨在严格控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最大化发挥水利水电工程的基本作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及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1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相关因素
1.1制度因素
缺乏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是制约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工作规范化开展的重要原因所在,当前所用制度通常是项目部根据以往企业施工管理工作开展中积累的经验总结的管理办法,对本工程的特点及施工管理要求了解的不够充分,对于相关部门及人员的质量控制责任描述不够细致,没有体现出水利水电工程的独特性,管理制度的可行性不高,难以达成质量控制目标。且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力较差,对施工管理人员的约束和激励不足,施工管理人员违反制度条款的现象屡见不鲜,加大了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风险。
1.2设计因素
设计图纸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的标准依据,而设计图纸内容模糊、设计标准落后、设计水平较低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原因在于参建单位之间的沟通不畅,设计人员没有严格落实地质和水文的勘测工作,其他单位对设计环节的监督缺位,对设计图纸的审核不够细致,没有及时指出并纠正设计图纸偏差。这种存在严重缺陷的设计图纸被应用到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中,导致项目施工阶段的变更频繁,延误了工程进度,影响了施工质量,水利水电工程的造价成本也容易失去控制。
1.3监管因素
现阶段,对水利水电工程的监管仍集中在事后阶段,出现问题后想方设法的弥补,蒙受的损失无法追回,有亡羊补牢之嫌。监管力量比较薄弱,绝大多数施工人员认为现场监管是管理人员的责任,很少参与到管理工作中,而单单依靠管理人员远远不够。管理人员的时间和精力有限,难免会有所疏漏,导致进度质量发生偏差。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2.1落实精细化管理方针
精细化管理模式与目标责任管理机制的有机结合,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创新策略,通过构建全过程、动态化、层次化的管理体制,对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严格控制,落实质量控制目标。加强对工程设计图纸、技术资料、合同文件、行业验收标准的深入学习,作为控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指导性材料。同时,以差别化管理方针为主导,以质量记录、质量业绩、质量信誉为指标,进行管理等级划分,对外包队伍实施差别化管理。在此基础上,管理人员可以面向具体分部分项工程,根据其规模、结构复杂程度与施工难度、新技术材料应用情况,进行分层管理和业务指导。
2.2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
要想保证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工作的贯彻落实,取得较为理想的成效,必须加强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特点相结合,选择合适的管理方法,不断优化管理体系,致力于将风险事故发生几率及其造成的危害控制在最小状态。PDCA循环管理的应用给新时期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确立质量控制目标,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并对实践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深层次分析,评估质量控制效果,挖掘当前质量控制工作的不足及原因,采取对应措施处理,对原有计划和现行制度持续性的加以完善,从而促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效能稳步提升。PDCA循环管理的具体实施策略如下所示:(1)结合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特点,构建规范严谨、可操作性较强的质量管理制度,制定贯穿整个施工流程的质量控制工作计划,将对工程质量的监管和控制予以前移,明确全体施工管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增加施工管理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阶段,管理人员要深入施工现场进行监管,将线上监督和线下巡查相结合,不遗漏任何一个细节,确保施工方案和质量控制工作计划的落实。施工单位要加强技术交底,组织施工人员学习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法,熟悉材料使用和设备操作要领,纠正施工人员的不当行为,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操作的准确度和熟练度,以提高水利水电施工效率和建设质量。(3)管理人员通过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检查和评估,找到当前施工质量的缺陷问题,明确质量问题的发生区域及波及范围,对其危害等级进行合理评价。比如说,在两岸边坡与大坝基坑开挖完成,上游碾压混凝土围堰形成后,可能会出现模板安装偏差大、混凝土浇筑裂缝及跑模等问题,这些区域将是管理人员日常检查的重点,需要做好详细的数据记录和分析工作,及时准确的识别质量问题,确定具体原因,如设计方案不合理、材料质量不合格、质量验收不到位等。(4)在发现质量问题以后,管理人员要与责任人进行沟通,督促其及时整改,并在整改过后再次检查,直到确定质量病害被彻底排除。项目部定期组织质量总结会议,针对近期质量控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发扬先进可行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方法,不断完善质量控制方案,为日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保质保量开展提供有效支撑。
2.3完善水利工程管理养护制度
要想完善水利工程的管理养护制度,首先,就要杜绝对其他企业的水利工程管理养护制度的照搬照抄行为;其次,就要对企业内部的水利工程进行详细的了解,并且明确不同水利工程的特点,然后根据不同水利工程的特点制定不同的管理养护制度。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难度较大,受到众多因素影响容易出现质量问题,质量控制不容有失。需要运用先进管理模式,如PDCA循环管理、精细化管理、全要素管理,以实现对施工过程、施工现场、关键因素的全方位、全面性、动态化控制,健全质量监管和控制体系,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在质量控制工作中的参与度,降低施工质量风险,从而为高质量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