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质量至关重要。混凝土作为水利工程的主要建筑材 料,对工程的耐久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决定性影响。本文深入探讨了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试验检测的关键项 目、方法以及质量控制的要点与策略,旨在通过科学有效的试验检测与质量管控手段,确保混凝土质量符合工程要 求,提升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试验检测;质量控制 1引言 水利工程的功能涵盖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诸多领域,与国计民生紧密相连。混凝土在水利工程结构中广泛 应用,如大坝、水闸、渠道等,其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能否正常运行以及使用寿命的长短。混凝土试验检测 与质量控制贯穿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从原材料的选择到施工过程的监控,再到成品的验收,每一个环节都不容 忽视。通过精准的试验检测,能够及时发现混凝土潜在的质量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加以解决,为水利工 程的高质量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2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试验检测项目
2.1原材料性能检测 2.1.1水泥 水泥是混凝土的胶凝材料,其质量对混凝土强度、凝结时间等性能影响显著。需检测水泥的安定性,安定性不良 的水泥会使混凝土产生膨胀性裂缝,可采用雷氏夹法或试饼法进行检测;测定水泥的强度等级,依据国家标准制作水 泥胶砂试件,通过抗压、抗折强度试验判断水泥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同时关注水泥的凝结时间,初凝时间过短不利于 混凝土施工,终凝时间过长则影响工程进度,用维卡仪测定其初凝和终凝时间。 2.1.2骨料 骨料占混凝土体积的大部分,分为粗骨料和细骨料。对于粗骨料,要检测其颗粒级配,合理的级配可使骨料堆积 密实,减少空隙率,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采用筛分法确定其级配范围;压碎指标反映粗骨料抵抗压碎的能 力,压碎指标值低说明骨料强度高,通过压力机对一定量的骨料施压测定;针片状颗粒含量也不容忽视,过多的针片 状颗粒会降低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强度,人工挑拣或用针片状规准仪检测。 2.2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检测 2.2.1坍落度
坍落度直观反映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对于不同结构部位的混凝土,如大坝的大体积混凝土、薄壁水闸结构混 凝土,要求的坍落度不同。用坍落度筒按标准方法装料、捣实、提筒后测量混凝土坍落的高度,以此判断其是否满足 施工工艺要求,若坍落度太小,混凝土难以振捣密实,坍落度太大则易离析。 2.2.2扩展度 对于自密实混凝土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扩展度是重要检测指标。将混凝土拌合物装满扩展度筒,垂直提 起筒后,测量混凝土在平面上的扩展直径,它体现了混凝土在自重作用下的流动能力,确保其能自流平并填充模板内 的各个角落,满足复杂结构的浇筑需求。 3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试验检测方法 3.1现场抽样检测 在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对原材料及混凝土拌合物进行随机抽样。对于水泥,按进场批次,每批次抽取一定数量的 样品,分别封装送往实验室检测;骨料从料堆不同部位、不同深度多点取样,混合后缩分得到检测样品;混凝土拌合 物在浇筑地点每盘或每100立方米取样不少于一次,保证所取样品能真实反映施工实际使用的材料及拌合物质量, 抽样过程严格遵循相关标准规范,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3.2实验室标准试验 将抽取的样品送达具备资质的专业实验室,依据国家标准、行业规范进行标准试验。实验室环境控制严格,如温 度、湿度满足水泥及混凝土试件养护要求,检测设备定期校准,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在进行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 时,压力试验机的精度、量程符合规定,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试验流程操作,加载速率均匀稳定,对试验数据如实记 录,通过严谨的标准试验得出可靠的检测结果,为工程质量评定提供依据。 4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 4.1原材料质量控制 4.1.1严格供应商管理 对水泥、骨料、外加剂等原材料供应商进行严格筛选,审查其生产资质、质量保证体系、产品口碑等。建立合格 供应商名录,优先选用产品质量稳定、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定期对供应商产品进行抽检,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更换 供应商,从源头上保障原材料质量。 4.1.2进场检验把关
所有原材料进场必须附有质量证明文件,如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等,并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验。检验合格后 方可入库使用,不合格材料立即退场,严禁以次充好,防止因原材料不合格导致混凝土质量事故。 4.2配合比设计优化
4.2.1依据工程特点设计 根据水利工程的类型(如大坝、泵站等)、结构部位(基础、主体、表面等)、所处环境(淡水、海水、寒冷地 区等)的不同要求,设计针对性的混凝土配合比。例如,大体积混凝土为防止水化热过高导致裂缝,采用低热水泥、 掺加粉煤灰等矿物掺合料,降低水泥用量;处于侵蚀性环境的混凝土,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掺加耐腐蚀外加剂。 4.2.2试配调整优化
按照初步设计的配合比进行实验室试配,制作多组试件测试其工作性、力学性能、耐久性等指标,根据试配结果 对配合比进行调整优化,直至各项指标满足设计标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原材料性能有变化、施工工艺调整等, 及时重新试配,确保混凝土质量稳定。
5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质量控制策略 5.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水利工程建设涉及多方参与,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保障混凝土质量的核心。建设单位作为主导者,应制定 全面涵盖各环节的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各参建单位职责。施工单位负责具体的混凝土生产与浇筑,需确保原材料选 用、配合比执行、施工工艺操作精准无误,配备专职质检员,对每一道工序自查自纠;监理单位全程旁站监督,严格 审核施工方案、原材料进场报验及工序验收,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检测单位依据标准规范独立开展试验检测,如 实提供精准数据。通过标准化的流程与操作规程,如混凝土浇筑申请审批流程、试件制作养护标准流程等,将质量控 制细化到每一步骤,实现从原材料采购的源头把控,到工程竣工验收的最终把关,全过程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让混 凝土质量控制有坚实的制度依托,杜绝质量漏洞。 5.2加强人员培训 人员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混凝土质量控制成效。对于原材料采购人员,培训使其熟知各类原材料特性、质量标 准,掌握辨别优劣的技巧,能精准筛选优质供应商;混凝土生产人员需深入理解配合比设计原理,熟练操作搅拌设 备,依据原材料变化微调搅拌参数;施工人员要精通振捣、养护等施工工艺细节,明白不同部位混凝土施工要点;试 验检测人员则应精通各类检测方法、仪器操作及数据处理。定期组织内部技术交流,分享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如大体 积混凝土温控施工技巧、新型外加剂应用案例等。同时,开展考核评估,检验人员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对不达标的强 化培训,打造一支技术精湛、质量意识强的专业队伍,为混凝土质量从生产到检测各环节提供坚实人力保障。
6 结 论 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试验检测与质量控制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涵盖原材料、拌合物、力学性能等多方面 的检测项目,涉及现场抽样、实验室标准试验、无损检测等多种检测方法,以及从原材料到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要 点与策略。通过严格执行试验检测程序、落实质量控制措施,能够有效保障混凝土质量,进而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 性、耐久性和功能性,为国家水利事业的稳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